江河奔腾看中国丨4路直播,打卡汾河碧波好风光
2021年5月,明阳智能发布公告称将投资建设年产 5GW 光伏高效电池和 5GW 光伏高效组件项目,2021 年 5 月开始,爱康集团相关的 HJT 产线陆续进入建设期,预计下半年设备将逐步入场并投产出片。
硅片、电池的多种技术路径之争也产业不断输送着新鲜血液。随后的战事,又会展示出怎样的走向。
同样,切片过程中损耗和良率也远优于竞争对手。例如隆基股份,在设备端参股连城数控,使得成本端具备名明显的竞争优势。在大尺寸硅片收获成功后,近期中环又推出了更大尺寸218.2系列硅片。中环的毛利率,长期保持在17%到20%之间,所以这一轮降价,不是寻常的小打小闹,而是真刀真枪地硬砍利润,可以预见,中环2021年的年报、乃至于2022年的一季报业绩,都不免会受到影响。中游产业链价格下降的幅度可能会超过预期,明年看电站的脸色行事,将成为大概率事件,眼下,硅片的降价已然释放了信号,而从硅片环节本身的产能规划上更能清楚地发现问题。
但是,仔细深入到制程中发现,这个行业其实是一个精细活。182的优势便是边际成本,可以将M6生产线改造成182(M10)的生产线,获取超额收益,并且性能稳定,备受市场青睐。11月30日,隆基股份率先宣布下调硅片价格,下降0.41-0.67元/片,降幅约为7.2%-9.8%。
在光伏产业链中,硅片是链条的中游核心,因此具备向下传导硅料涨价压力的能力,这就导致硅片价格也随着硅料持续上涨。据Solarzoom的测算,截止硅片降价前夕,硅片企业的毛利率空间仅为5%。这场价格战,可能会持续一段不短的时间,考验的是硅片企业的资本实力与产业布局。在此之前,拥硅为王是光伏产业链的核心逻辑,也就是谁拥有了硅料产能,谁就能获得市场的认可。
下游企业的预期由衰转盛,这是硅片降价带来的第二重预期反转。而就在隆基股份降价后的第三天,中环股份也随之宣布下调硅片价格,下降0.52-0.72元/片,降幅为6.04%-12.48%。
如今大幅下调售价后,部分硅片企业很可能即将进入负利润时代,各企业间的竞争将会显著加剧。总的来看,光伏是未来若干年中的重要产业,今年的极致内卷是行业局部企业对于向好预期的过渡释放,这势必是一种短期行为。任何的事物都有一个界限,就好像再强大的公司其股价也有下跌的一天。如今事情的发展似乎正朝着我们的预期迈进。
而对于竞争力较差的硅片企业而言,他们好不容易才抢到硅料订单,并不具备充足的议价能力,当龙头企业已经开启降价,他们将会处于夹层之中。持续扩产带来的产能增加需要释放,但同时他们又失去了对于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,这就开始考验他们对于上游硅料企业的议价能力,如同时布局硅料与硅片的企业,就会减少硅片降价带来的影响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,近日,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,12月6日,中国证监会第十八届发行审核委员会2021年第132次工作会议对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进行了审核。根据会议审核结果,公司本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获得审核通过。
据了解,通威股份于今年4月13日发布的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显示,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120亿元,用于光伏硅材料制造技改项目(二期高纯晶硅项目)、光伏硅材料制造项目(二期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)、1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。公司1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产品为单晶硅棒,主要供应内部切片业务使用,属于整体硅片业务的一个环节。
通威集团曾表示,本次新增高纯晶硅产能旨在应对光伏平价上网的上游原材料需求,致力于为光伏产业链提供低成本、高品质的高纯晶硅。其中56亿元投向乐山二期和包头二期高纯晶硅项目,29亿元投向1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,3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
不过,正所谓树大招风,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度以及硅片环节的高盈利性也吸引了一众新玩家:宇晶股份、和邦生物、双良节能等圈外人相继宣布投建硅片产能,加之原有企业也在大肆进行产能扩建,未来几年硅片环节的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。从隆基和中环的调价情况来看,中环几乎在每一个尺寸都与隆基形成了对标,且售价均低于隆基。在经过了价格战的洗礼以后,市场格局通常更加明朗,头部企业的地位也将愈发稳固。参考其他行业,价格战最受伤的往往不是头部企业,而是市场中的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。尤其是当行业处于成长期时,企业的营运资本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迅速扩大,稍有不慎,便有可能陷入到困境之中。回首2021年,M10和G12单晶硅片价格从年初的3.88元/片和5.48元/片分别上涨至最高点的6.87元/片和9.1元/片,涨幅分别达到41%和32%。
同时,硅片企业在2021Q3的存货规模均出现了大幅增长,比如隆基股份同比增长88%,中环股份同比增长83%,上机数控同比增长257%等。而在中环长期主推的210产品方面,他们也有6%左右的降幅。
由此可见,两者之间的对垒,愈发激烈,价格战似乎一触即发。另一方面,也可以刺激下游需求,保证存货的正常周转,并借此提高市占率。
对于硅片环节而言,一旦价格战正式开启,市场中处于第二或者第三梯队的企业无疑会受到更大的影响,毕竟它们不具有成本优势,同时在融资能力上也稍逊一筹。正是在海外需求的支撑下,硅片企业可以尽情享受这涨价所带来的欢乐,即使中游的电池片和组件企业一片哀嚎。
而生产成本,只是活下去的基础而已。不过,虽然国内市场景气度下降,但海外市场对于高组件价格的接受度尚可光伏企业在2021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增长并未受太大影响,14家主要企业的营收增速中位数达到56.61%,像天合光能、晶澳科技等海外业务常年接近70%的组件企业营收增速均超过56%。不过,根据10月份和11月份的市场信息来看,年底的抢装潮并未如期而至,同时电池片、组件企业的开工率也处于历史同期最低。受此影响,国内下游光伏电站投资者选择了观望,光伏装机需求也大幅低于预期。
当然,存货的增长并非是受到产品滞销的影响,而是随着企业营收的增长,所需营运资本也相应增加,同时对于Q4的装机预期较高继而提高了备货水平所致。由此所带来的影响,除了光伏行业有望迎来2022年的装机大年以外,未来十余年的硅片市场格局也有可能就此奠定。
所以,对于硅片环节而言,在下行周期中比拼的并不是生产成本,而是企业的经营能力、融资能力、产品(技术)、品牌、渠道等。当然,对于硅片企业而言,销售渠道也同样重要,尤其是长久、稳定的合作关系,这在产能过剩时期尤为重要。
所以,从这个视角来看,处于成长期市场中的头部企业,似乎更乐于展开价格战。此时,作为影响电池组件发电功率和使用寿命的硅片质量,就成为了关键因素之一。
比如厚度为165m的产品,158.75尺寸中环比隆基低0.02元/片,166尺寸低0.32元/片,182尺寸低0.05元/片。而品牌作为产品质量、企业信誉的符号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,甚至于,其会像CPU品牌intel一样,影响终端产品的销售。上周,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两大硅片巨头相继宣布下调产品价格,硅片环节持续一年多的上行周期或将迎来拐点,而被压抑了一年之久的国内光伏装机需求也有望得到彻底释放。在新玩家不断涌入、存货水平大幅增加、下游需求未及预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,叠加硅料价格的下跌预期,两大硅片巨头相继宣布下调硅片价格,也在情理之中。
同时,虽然硅片环节不具备消费属性,但产品(技术)、品牌和渠道三者同样缺一不可,毕竟光伏电站的投资决策属于高卷入行为,资方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。头部企业凭借技术、产能等方面的优势,一般都能够全身而退。
当然,任何行业的洗牌,价格战只是表象,低成本、低价格并非竞争的全部。比如当年的家电行业也曾出现过数次大规模的价格战,但最终走出来的美的、格力和海尔并非仅仅依靠低价倾销,而是它们不约而同的抓住了竞争的核心产品、品牌和渠道。
虽然目前硅料价格仍处于高位,但随着协鑫、通威等企业新增产能的投产,硅料降价也只是时间问题。一方面,硅片价格的下调,会让潜在进入者愈发谨慎,同时也给硅片环节的扩产热情降降温
最新留言